阅读:4093回复:23

[投诉举报]恢复葫芦峪出口的村道水渠 [已解决]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0-05-12 15:58扫一扫,手机看帖
     2003年至2018年间,桃源县漆河镇楓岭村(2019年3月前合并黄甲铺乡,2011年合并小苏村)的干部为了某种个人目的,批准杜某、胡某在葫芦峪出口堵塞腰斩圈占村道水渠。要求恢复到1980年或2002年的状态。
     不要漆河镇的“回复”。
部门 发帖时间 满意度 状态
桃源县县长热线 05-12 15:58:53 处理完成
回复 扫一扫,手机看帖
1楼#
发布于:2020-05-18 17:27
帖内置顶  –    –  2020-05-18 17:36
网友:
       您好!对于您留言中反映的问题,镇政府进行了认真调查与核实,现将情况回复如下:
       经调查核实,您反映被圈占的村道,实际上是一条连接枫岭村小苏溪8、9组和10、11组的临时人行小道,不属于村道,后来村里修建了组级公路,现已少有人行走;留言中所提到的水渠,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因为干旱,源头水源断流,村里为抗旱而临时修建,无长期利用价值,干旱过后,当年就自然荒废了。
       综上所述,并不存在圈占村道水渠,影响农业灌溉,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事实。


                                                                                                                     漆河镇人民政府
                                                                                                                    2020年5月18日
2楼#
发布于:2020-05-13 08:47
帖内置顶  –    –  2020-05-13 09:45
网友:
       您好,留言已收悉并转相关部门处理,处理结果及时网上告知。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信任与支持。




                                                                                                            桃源县县长热线
                                                                                                            2020年5月13日
3楼#
发布于:2020-05-12 19:31
4楼#
发布于:2020-05-13 08:47
网友:
       您好,留言已收悉并转相关部门处理,处理结果及时网上告知。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信任与支持。




                                                                                                            桃源县县长热线
                                                                                                            2020年5月13日
xcd001
论坛网神
论坛网神
5楼#
发布于:2020-05-13 10:03
6楼#
发布于:2020-05-13 16:16
葫芦峪,顾名思义,形如葫芦,肚大口小,。南北长约2500米,东西宽约1500米。峪口溶田宽约30米,呈倒“L”形。除开舒家湾4户铁家峪2户在80年代初就紧邻分水岭已建村道外,其余有道路需求的住户约二十多户全部在西侧。出口西侧山嘴宽约30米,是村道水渠,干部居然批准他人毁损村道水渠建房。
7楼#
发布于:2020-05-16 11:50

描述:触屏版

图片:1589600961

触屏版


描述:触屏版

图片:1589600984

触屏版


描述:触屏版

图片:1589601005

触屏版
8楼#
发布于:2020-05-18 17:27
网友:
       您好!对于您留言中反映的问题,镇政府进行了认真调查与核实,现将情况回复如下:
       经调查核实,您反映被圈占的村道,实际上是一条连接枫岭村小苏溪8、9组和10、11组的临时人行小道,不属于村道,后来村里修建了组级公路,现已少有人行走;留言中所提到的水渠,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因为干旱,源头水源断流,村里为抗旱而临时修建,无长期利用价值,干旱过后,当年就自然荒废了。
       综上所述,并不存在圈占村道水渠,影响农业灌溉,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事实。


                                                                                                                     漆河镇人民政府
                                                                                                                    2020年5月18日
9楼#
发布于:2020-05-19 05:19
漆河镇政府胡说八道
10楼#
发布于:2020-05-19 09:04
“留言中所提到的水渠,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因为干旱,源头水源断流,村里为抗旱而临时修建,无长期利用价值,干旱过后,当年就自然荒废了。”
水渠的取水点在约4公里的小苏电坝。源头则是约20公里的黄石水库。黄石水库至今仍是常德市的大型水库,跨桃源、慈利两县,库容6亿立方米,灌溉石门等良田30多万亩。小苏水库长至九溪乡街,约10公里,淹没良田数百亩。现存两个直径40厘米的铁管,一年365天抽也抽不完。
水渠当时在大队是由撰稿人的老头子主持修建。他在地下如果知道50年之后,他的不肖子孙会批准他人将水渠毁损并说“源头断流,临时修建,无长期价值,当年荒废”,一定会气的从地下爬起来把他的不肖子孙接走!
11楼#
发布于:2020-05-19 09:10
楓岭村受漆河镇委托行使行政*权,但至今没有解决,楓岭村的负责人应当写个检讨书,相反,其负责人还沾沾自喜“只回复一下就可以”。
“人行便道”,既不是一个法律术语,甚至也不是口语。是楓岭漆河镇干部生造的。人行道是城镇车路旁边比车路高的路。“便道”是什么意思我不理解,需撰稿人出来解释。估计是临时,非正式,非永久。但实际却是千百年来都走的历史通道。
我说村道是不错的。法律规定:自然村通向外界的通道,为村道。水渠就不用说了。
本案是漆河镇楓岭村玩弄政*治,搞政*治迫*害。撇开不谈。
政,就是正,居中。“80年代分田到户后,该渠道和步行道基本废弃。”。先谈“80年代分田到户”。这时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是胡某从另处到此处落脚。
“荒废”的情况是有,但绝对不是“80年代分田到户”。众所周知80年代初分田到户到2000年左右,基本无荒田。堤内到破丘八块溶田,有几块一直在种,直到2018年本农民流转。路渠是配套的,漆河镇说“荒废”,实际是说田地山“荒废”。肯定不成立。
先把时间节点做一个梳理。
    约1970年代初灌渠村道建成;集体稻加生产,一季稻一季渔;
约1980年代初胡某从附近迁来出口处;
198年土地承包到户,承包期30年;
1987年,本组组会上,村民胡文伯提议葫芦溶修路(2号溶约修于83年);
1988~1992年间,外边一共三户人,包括胡宝生本人在内的胡又生、胡付伯都对本人说继续稻加生产。这水渠村道就是应有之义。(葫芦溶流域本组就本人与胡宝生两户,十组无)
1996年本组承包地调整;
1998年相邻的10组(与本组基本是同一条2号溶溶,相当于一个自然村)承包地调整;
2000年本人要求政府依法选举、依法行政;
2003年政府组织(默许追认)杜某毁损村道水渠出口建房;
2005年,时任组长周军成向村提出葫芦溶修机耕路,村不作为;
2006年,农村税费取消;
2007年相邻的10组从2号溶修机耕道到葫芦溶中下游破丘;
约2008年至2013年间,政府在葫芦潭建泵站至下游七组;
2010年政府组织(默许追认)胡某拦腰斩断村道水渠;
2018年3月初,漆河镇府与本农民协议修复(通)自出口至破丘断头路的公路(机耕路)。
2018年4至5月,本农民流转葫芦溶自台沟堤至破丘断头路的溶田。开始投入资金。
2018年3月自2019年3月,镇府三次组织他人在葫芦溶毁路,另外一次在2号溶(硬化故意不经预告)临时堵路;
因上述镇府毁路,至2019年6月6日才勉强完成稻加改造。又因水渠被毁,至2019年8月16日,被迫放弃经营。真正“荒废”。


本组田地有部分荒废是05年乡镇政府不修复车路之后,邻十组07年修机耕路,至今没有荒废一块田。作为佐证的是调整田地本组是96年,10组是98年,尽管83年承包,政策30年不变,但税费有按人头,那时即使有一点土地也利用起来,因为没有后来的打工的收入。另外佐证的是,2018年土地确权,却没有调整,因为土地有荒废现象,调整没有意义。(没有考虑30年与15年的政策因素,同上)。这么一看,漆河镇政府把“荒废”的时间整整提前了二十年!仅仅是为了配合胡某到此落脚!

有无路,是事实判断,是否“荒废”,是价值判断。
有田地山有河有堤,路渠肯定有功能性价值。把路渠堵塞腰斩围占,是器质性的,才造成“荒废”。漆河镇府是颠倒因果关系。
再说谁认定“荒废”。肯定是经营主体。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有什么资格说“废弃”?

以前说过,路有两个功能,一种是通向外界,一种是生产地通往仓储地。出口这一段就是第一种功能。
先简单点讲,D的十九*大说乡村振兴,漆河镇说“荒废”,显然政*治不正确,甚至是ZZ反动。漆河镇(楓岭村)以前说过“路是否修建由该片农户共同决定”,意思是单个不能决定。如果政府说“荒废”,是不是要先把农民先生态移民?如果不移民,村干部四个有三个半都是祖荫庇护干了15年以上,可以拿退休金,农民如何生存?


台沟堤以上,本组约350米,5块田,约12亩,至2016年本户一直在种植;十组约700米,一直没有一块田荒废,就是因为在2007年修了机耕路,光从岭岗主路下溶的支路就有三条,包括上面的九组一条。
而漆河镇府说80年代初就“荒废”了继而毁损,一是把事实上的部分荒废提前了22年(2005-1983),反事实;二是颠倒因果,把毁损机耕路导致荒废说成因“荒废”而毁路“合理合法”。
2019年的荒废,与2005年的荒废,同样是因为毁路,但2019年因毁路所致的荒废的后果比2005年更加严重。因为05年是一家一户,小农经济。19年相对来说是大规模,大投入。

葫芦溶连接乡道乡河的陆路水路被政府组织(默许追认)毁损以后,漆河镇政府至于“溶外两旁已各修建一条水泥路通向村民居住区,群众生产出行不存在问题”,同样荒谬。
现成的历史本路,在0米与20米的地方由政府组织(默许追认)堵塞与截断了,说“两旁”的路有什么意义?
何况路基本都是在分水岭的那一边。假设湖南洞庭湖流域的某人在长江洞庭湖边的岳阳,距长江20里处要去长江,肯定只根据地形顺流而下,难道翻山越岭或打隧道去江西鄱阳湖流域,或翻山越岭或打隧道去贵州的乌江流域再折返湘江出口长江交汇处?
此外,漆河镇府说渠道是“人行便道”“废弃”,继而“建房”。有两个逻辑,一是“人行便道”(实际三米宽)永远不修路,这样因循守旧刻舟求剑的人怎么当干部?二是承认非“荒废”不可“建房”,实际是违法批准毁损路渠建房是03年与10年,而本组的田是耕种到2016年都没有“荒废”的。漆河镇府应当怎么做,已有答案。

是反事实,是毁损才导致荒废。漆河镇府颠倒因果
12楼#
发布于:2020-05-19 09:12
92继续改革之后开始打工,到00年才成型,有其他收入。
另外2006年取消税费有不到5%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要从田里要钱就要从田里要,不要钱了也就无所谓了。
政策规定承包期30年,但成员在约13年时的96、98年就要调整,就是要从地里获得收入,可见是不会荒的。部分荒废主要是在2005年组要求修机耕路而村不作为之后。重要的是没有机耕路而荒废。

   这个已经是老生常谈。楓岭村的干部每次都是谎话连篇。如果有一点担当,应当马上下台。
“人行便道”,三米宽,难道不能过车?
“80年代分田到户后,该渠道和步行道基本废弃”。渠道是暂时不用,不等于“废弃”。里边的人要出去,外边的人要进来,不走
这里走哪里?上几十米了再下几十米?
“溶外两旁已各修建一条水泥路通向村民居住区,群众生产出行不存在问题。”
“居住”,要不是城市,不搞农业生产?“不存在问题”车到了照片所示距乡道约0米的毁损的地方又回头往北约700米上坡20米西横150米再南行约1000米回到原点?
车路,不到田间地头就不叫通。本来3米的路与乡道0距离,毁损建房围圈还怎么通?
“您反映的村道出口被堵塞的问题,经核实,是因步行道出口有村民胡某修建了房屋,房屋宅基地虽按正规程序进行了审批,但超过了审批面积,镇国土所已对其下达了处罚通知书。”
实际是01年本人指出乡政府强征“农村宅基地使用费”违反政策,当地组织断路断水。
“是因步行道出口有村民胡某修建了房屋”,哪一条法律规定可以占路建房?政府干什么去了?
“房屋宅基地虽按正规程序进行了审批”,法律规定,政府要维护交通水利设施,村道五米护坡。法律规定村民建房要所在村民小组集体成员同意。有文书吗?
“超面积处罚”,根本不是这回事。法律规定,交通水利设施,由乡镇政府修复。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一案

今天一名副里长突然打来电话,说在家就不要出去,出去了就不要回家,实在是矫枉过正。
她又说不要发帖告状。颠倒因果,倒打一耙。如果不是当地组织挑动群众斗群众,至少制造十二宗案件,我何须发帖告状?
她还是我说的“不是事实”,我叫她举个例子,她一个也说不出。他(村里)只需“回复一下”。
我说她说的不是事实。我说最近的葫芦溶出口村道水渠毁损,当地“回复”:“步行道,能通行”。我说七十年代初就要三米宽的村道,现被建房毁损围墙圈占,她无言以对。
我又说她所在湾(自然村)的水泥路,她说是自己凑钱修的。我说是2015年本村三条公费路之一。
2020年中国实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湖南省桃源县漆河镇关于楓岭村的“回复”(实际都是村一稿)无一不是造谣。应当依法处理。
13楼#
发布于:2020-05-21 10:47
葫芦峪的住*民千百年来都是从葫芦嘴前面的葫芦潭出*口到小苏溪。
14楼#
发布于:2020-05-21 10:49
到上世纪的五十年代都有
15楼#
发布于:2020-05-21 15:53
  漆河镇政府的“回复”狗屁不通。“70年代因为干旱”,年代之前的50、60及此后的80、90、00、10、20年代没有“干旱”?70年至今已50年,难道只有修水渠的这一年是“干旱”的?其余49年都是不“干旱”的?“源头水源断流”,“源头”是指哪个“源头”?没有渠道时,说“源头”有何意义?既然“源头水源断流”,修渠有何意义?又不是打井!当然可能是指高干渠,但这两渠同源,都是小苏电坝。高干渠至今都在发挥作用。当时全公社的人修了五年,叫“临时”?仅本组境内500米的距离内就跨三个溶,三个土堤,每个土堤长50米,宽10米,高4米,当年能建成?至少得第二年!还“当年”!以后就没有干旱了?

“临时人行小道,不属于村道,后来村里修建了组级公路,现已少有人行走;”
葫芦峪的住民千百年来都是从葫芦嘴前面的葫芦潭出口到小苏溪。到上世纪的五十年代都有马*頭,到白洋河、沅水,通江达海。到了现在的漆河镇政府就成了“临时”的?那么永久的在哪里?70年代的台沟堤至少3米宽,只能“人行”?还是“小道”?法律明确规定:村道包括自然村通向建制村与外界的通道。法律并无“组级公路”的说法。所谓的两条“组级公路”,西边一条完全在2号溶,东边一条在山脊,有的在分水岭的另一侧。而且住民全部在西侧,地区中心的组、村、乡(黄甲铺)全部在西侧。
什么叫“现已少有人行走”?根本就是无人行走,因为漆河镇政府批准他人毁损堵塞腰斩圈占村道水渠,想走也走不了。
“并不存在影响农业灌溉”,何止“影响”,完全是破坏。葫芦咀上游300米的红岩咀(省道227黄甲铺往漆河2公里)与下游6公里的刘家咀(省道227漆河往黄甲铺2公里)都有泵站。漆河镇政府违法批准他人毁损渠道建房,不是破坏农业生产?
“并不存在破坏生态环境”。本帖并未提到破坏生态环境。是前面的帖子提到。可见漆河镇政府只是复制粘贴以前的,就这工作态度居然还是“镇政府进行了认真调查与核实”。03年镇政府批准杜某用挖掘机大挖葫芦嘴村道水渠堵塞葫芦峪出口,大填前面河滩,是不是破坏生态环境?10年镇政府批准胡某用挖掘机大挖村道水渠大填前面水田,是不是破坏生态环境?当然填河填田与本人无直接关系,主要讲路与渠。
生态环境包括自然与人工。葫芦峪的人走葫芦咀出口就是自然生态环境。漆河镇政府说走另两条路出口,如果走西边,要翻山越岭或打隧道。如果走东边,是南辕北辙。明明要去西边你为什么要我去东边?再说如果在50年没有台沟堤要涉水过溶。
70年代建成约5米包括护坡约8米的水渠,这是人工的生态环境。漆河镇政府批准他人毁损,这不是破坏生态环境?
16楼#
发布于:2020-05-28 08:37
乡村公路建设条例、农田水利建设条例规定乡镇政府负责修复村道水渠。
附:法律依据:
一,水利设施
农田水利条例第三条:发展农田水利,坚持政府主导、建管并重的原则。
第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二,交通设施
湖南省乡村公路条例
第五条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村道规划及养护计划,具体组织本行政区域内乡道的建设、养护工作。
第十二条  乡村公路因其他突发事件中断或者严重损坏,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修复
第十七条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村道两侧自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一般不少于一米的范围为公路保护用地,自公路保护用地外缘起一般不少于三米的范围为建筑控制区,并向村民公告。
第二十条 在乡村公路上禁止下列行为:(二)擅自占用、挖掘乡村公路;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造成乡村公路损坏的,应当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应当视损坏程度予以赔偿。
17楼#
发布于:2020-05-28 13:41
“留言中所提到的水渠,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因为干旱,源头水源断流,村里为抗旱而临时修建,无长期利用价值,干旱过后,当年就自然荒废了。”
“村里为抗旱而临时修建”。实际是当时的公社(现在的乡镇政府的前身)。从小苏电坝,至少到黄甲铺乡街桥头,再往西去多远本人还不知道。至少跨三个大队,小苏、舒家、乾元,至少6公里。举全社之力修建。小苏是极东,极西靠理公港、太平桥乡的杨家庄大队的杨某随队修2号溶的台渠,驻扎在里面一胡性人家,成就一段佳话,就是明证。说这么多,就是揭穿村里的谎言。说“村里”,是为村里评功摆好,说明是村里造谣式的胡编乱造。
本农民在2011年建房的时候,因地基需要后移,与一60公分宽水沟有碍。(就是另一帖中周某栽树的沟。今年4月15日,周某说,这一兜树,干部叫我扯我就扯了。)
当时乡政府这村的代理,村干部、两个组的组长都来了,结论是:以后要沟的时候要负责有沟。这是正常处理,因为沟要用可以预见。如现在自力更生的时候。
     而本人建房与出口胡某毁沟毁路建房几乎是同一时间(10年下与11年上),干部也是同一拨人。说“无长期利用价值,自然荒废”不符合常识,也说明双重标准。
18楼#
发布于:2020-05-29 08:21
“您反映被圈占的村道,实际上是一条连接枫岭村小苏溪8、9组和10、11组的临时人行小道,不属于村道,后来村里修建了组级公路,现已少有人行走;”
不要说上世纪70年代初就有3米宽的村道,足够过当时最先进的手扶拖拉机,就算70年代前是“小道”(实际是几个队的大路),难道就永远只能是“小道”?不要说村干部,就是公社干部,在60、70年代的月工资不过十几块,不及一只公鸡的价值。那为什么现在的村干部的月工资不是十几块或一只公鸡的价值呢?是因为:与时俱进!
19楼#
发布于:2020-05-29 08:21
水利是水体融汇贯通。如自然状态下塝上堰里的水到溶里,溶里的水到溪里,溪里的水到河里。修渠道以后,加上提灌设施,河里的水到堰里,或溪里的水到溶里,到塝上到堰里。
“后来村里修建了组级公路,(葫芦溶到小苏溪出口的路)现已少有人行走”。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堵塞毁损。
所谓的“组级公路”,左边在2号溶,不同的水系。好比黄甲铺乡是苏溪河水系,九溪乡是兰溪河水系,水
都到白洋河出口。湖南是湘江/洞庭湖水系,江西是赣江/鄱阳湖水系,水都到长江出口。
说这话的幸亏只是一个农民。如果他是一个省级干部,他会说:因为有了九溪乡到漆河镇的路,所以黄甲铺乡顺着苏溪到白洋河出口到漆河镇的陆路可以堵塞毁损;改从九溪乡到白洋河出口到漆河镇,水路从九溪乡的兰溪返回;
如果他是一个国级干部,他会
说:因为有了南昌到武汉的路,所以长沙顺着湘江到洞庭湖长江出口到武汉的陆路可以堵塞毁损。改从南昌顺着赣江到鄱阳湖长江出口到武汉。水路从江西省的赣江返回。